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工作,积极响应杭州市开展“百千万”活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关于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火炬〔2024〕8号)有关要求和部署,将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智能计算专业赛(以下简称大赛)。

大赛围绕浙江省人工智能战略重点方向的智能计算领域,整合全国资源,聚焦强链补链延链,遴选一批优质项目,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赋能产业发展,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大赛主题

智算提质生产力打造转化首选地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组委会办公室、余杭区科学技术局

承办单位: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浙江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

三、参赛对象

(一)参赛基本条件

1、参赛企业符合本专业赛的专业方向,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相关产品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

2、申请人为参赛企业核心团队成员,一般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年龄不超过55周岁。

3、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且为非上市企业。

(二)参赛领域方向

本专业赛以智能计算产业前沿引领技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重点围绕算力创新应用、先进计算、行业模型、大数据等方向的技术及应用、模式创新进行,挖掘跨学科研发应用的深度价值与意义,聚焦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技术创新与产业链融通。

四、大赛流程

(一)征集报名

1、报名时间:2024年10月初-10月底

2、报名方式: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登录大赛官网(http://www.cxcyds.com/)注册报名,大赛不向参赛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大赛官网是报名参赛的唯一渠道,其他报名渠道均无效,专业赛不向参赛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参赛企业应对报名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二)资质审查

1、审查时间:2024年11月初

2、审查方式:赛事组委会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参赛资质、专业方向,对报名的参赛企业进行资质和技术符合性审查,符合参赛条件且提交报名材料完整的参赛企业获得参赛资格。

(三)初赛

1、初赛时间:2024年11月上旬

2、评审方式:线上书面评审。

3、评审流程及内容:由评委针对参赛项目计划书进行打分。

4、根据大赛报名情况,初赛后遴选不超过50个项目推送至本专业赛半决赛。

(四)半决赛

1、时间:2024年12月中旬(第一天,半决赛与决赛共计两天)

2、评审方式:现场封闭式路演

3、评审流程及内容:

(1)参赛项目依次进行路演,并对评审专家提问进行答辩。路演时间不超过8分钟,答辩时间不超过7分钟。由评委针对参赛项目计划书和选手答辩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出项目平均得分。

(2)半决赛遴选前10名进入决赛。

(五)决赛

1、时间:2024年12月中旬(第二天,半决赛与决赛共计两天)

2、评审方式:现场开放式路演

3、评审流程及内容:

(1)决赛决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

(2)比赛结束后现场颁奖,并组织具有合作意向的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五、大赛奖项及奖金

奖项设置: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

奖励政策:由杭州市余杭区统筹相关奖励支持政策。

六、大赛融通合作内容和方式

专业赛通过公开竞争、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赛事主办、承办单位依托自身创新平台、产业平台、金融平台、人才平台等创新创业资源,遵循市场机制,平等地与参赛企业进行融通合作。具体包括:

(一)技术成果对接。组委会将联合浙江省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对晋级决赛且符合相应课题需求的参赛企业,为参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包括技术咨询、技术转移、技术合作等。

(二)供应链资源对接。对晋级决赛的企业,组委会将安排定期举办供需对接会,帮助参赛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寻找合作伙伴,并与杭州市供应链需求的龙头企业对接。

(三)产业投资。对晋级决赛的企业,组委会将在决赛现场安排不少于20家银行、产业基金、投资机构现场对接,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关注参赛企业,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渠道。

七、相关政策和服务

半决赛、决赛期间,将组织主题论坛、培训辅导、展览展示等活动进行相关政策的宣讲。

组委会将发动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有关大企业和创投机构参与半决赛、决赛相关活动,为参赛企业创造对接机会。

对晋级半决赛且愿意落户杭州的企业,杭州市将重点安排洽谈对接,视情为企业提供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其中的优质企业,将免费提供“一对一”服务。

组委会在本届大赛结束后,还将围绕智能计算领域产业发展布局,为优秀项目搭建常态化展示、推广、路演平台,提供创业孵化、合作研发、投融资推介、产业场景应用等多种形式服务,并进行后续跟踪与效果评价。

组织主流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在参赛企业的发展动态、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应用情况等方面针对参赛企业进行跟踪报道,促进参赛企业品牌发展。